陈蝶君: 初65(1) 高68(4)班 学生

现定居美国,从事食品营养研究

 

 

我的育才情缘

 

 

 

时光飞逝,转眼离开育才已47年了。今年(2016)春节本来要去女儿家,因她月底要出差,让我们改机票而没去成。只得在国外一个无名小城过春节,就像一叶孤舟,心里空荡荡的。

自从上了育才同学的微信群,好像又找到了根基。我一直想要找与段力佩校长的一张珍贵合影照片,因还在上班, 面对二十耒本相册,一时无从下手。好在现在空闲,才能抽出时间在浓浓乡愁中整理照片,终于找到了1998春节与段力佩校长合影那张珍贵照片,欣喜之余又不禁伤感,因为我们已是阴阳两隔。

育才精神和学习方法使我终身受益,所以在外漂泊时经常想起育才恩师们。每次回国,屈指几日要在上海,北京,和天津几处奔走,一时又不知段校长住在何处。当年,偶然从同学处知道他住在北京西路老干部大楼,就贸然拜访。段校长他在我心中是如此威严高大,所以刚开始还有些拘谨,但第一次见面,感觉他就象一个慈爱的老父亲在与女儿交谈。

当我告诉他我们永远记着他对我们的教悔,育才精神与教育方法,如何在下乡和美国期间,始终鼓励我奋斗与克服重重困难时,段校长和汪介清都非常高兴,他那神采飞扬的表情至今还历历在目。是啊,对一个把生命奉献给教育事业的大师有什么比桃李满天下更自豪和骄傲呢?但他同时伤感地告诉我他儿子先他而去,白发人送黑发人......他皮肤比以前白多了,这可能是长寿标志吧,我告诉他定能百岁,他开怀大笑。

段老房中装饰简朴整洁,那一个小电视告诉我们他的淸廉(见照片),除了那整齐的书架,很难想像是奋斗终身驰名教育界的名校之长。提到段校长,不能不能提到段校长背后两位默默支持他的女子,他的妻子陈凤苞和汪介淸老师。

他妻子几十年相夫教子,刚要过好日子,段师母因脑溢血故世。幸亏汪老接过重任,让段老晚年精神焕发,能为教育再做贡献,功不可没。在我印象中汪老皮肤白晰,她的气质高雅端庄,是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特殊的美。我听说她守寡多年,孤身一人拉扯儿子成材,敬重之际,无法想她如何度过那无数寒冷寂寞之夜的。天若有情,苍天亦会被感动,后来听到她与段老两颗孤寂之心互相找到安慰,真为他们高兴,老天有眼啊!

在我见到她时背已弯曲,但身上那种真善美犹存。因怕打扰老校长休息,没待多长时间,匆匆离去,竟成永别。在知道段老去世后,我又在路上偶遇汪老,她的腰更弯了,不久又听到她去世消息,是她不放心而匆匆追随段校长而去了,更体会他们爱情之深沉和真切。正是这样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女子,照顾段老到最后一刻,真如一部电影感动天地。他们子女也很通情达理,三人合葬。段校长和其他老师,每人都值得为他们写一本书。 

看着这张与二位尊师的珍贵合影,我思绪万千。我与育才有缘,虽育才距我家步行只有6至7分钟,但我们原只能上五四中学,后来1962年第一年让考育才,是因为我父亲一直崇拜并坚持让我考育才。发榜那日中午他特意回家听消息,我故意说没考上,他有些失望,但还安慰我,当我告诉他我夸上了,他惊喜若狂。

我们小学与我同班有五人考上育才,其他同学是徐承博,江嘉新,金晓常,和严正。由于我在家中最小,缺乏社会经验,在育才上学之时我是傻乎乎的,只知学习和考试,想考个好大学。什么音乐地理历史都应付,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考后完全忘了。记得那带京腔的地理老师梁秀英因我不听课,在她课上看其它课本,她多次没收我的课本,现在还觉得有些愧疚。

文革开始顿时气氛变了。当时的校党书记把我叫到他办公室,说我父亲有问题(我父只是一个建筑工程师,单位大都是工人,找不到人斗,拿他开刀)。本来我不能入团,后来根据我表现,还让入团。当时只有十几岁的我不知如何应答,只是眼泪哗哗流。从此我在文革中当了消遥派。 

1969年4月9日,因妈妈不放心,让我跟表姐去了延边老爷岭的山沟里插队。火车开动离开上海之时,一片惊天动地的哭声,但我没流泪,也许走以前半夜里泪已流干。下乡的事三天三夜讲不完,真可写一部小说,但总没时间。经历过上山挑泉水,砍柴做饭,无电灯的原始生活,真是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如果当时我去了育才按排的吉林公主岭,我的命运可能将会改写。后来我曾被告知由华师大无线电物理系录取,但却被调包,盼了多年回上海之梦擦肩而过。也许我还是与公主岭有缘,后来在育才知青离开公主岭后,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去了座落在公主岭的吉林省农科院工作。十七年后,与下乡同月同日,在1986年4月9日又来到美国,命中驻定我要远离故乡,飘泊四方。

远离故乡的寂寞时时会勾起对育才的回忆。我梦想当一新闻工作者,下乡我是报社通讯员,大学是学生会宣传部长,我会时时想起林丽珍老师对我文学上的关爱和教育。有一天她问我是否有一姐姐。原耒她把我的作文给施济美老师看,施老师说她有一学生名字与我相似。原来我姐姐十几年前是施老师心爱的学生。姐姐与我登门访致谢。姐姐说施老师可与张爱玲相提并论。林老师文革中被剃阴阳头,谁能忍受这奇耻大辱。她俩终身未嫁,献身教育落此下场,天理难容!她们的死只是文革新闻中一个标点,但这可是她们的宝贵生命啊!她那默默的冤屈的目光好像就在眼前。文革中她曾从我身边走过,互相默默对望无言,我至今因当时没敢叫她一声老师而愧疚。

我在大学后曾在中学教学,破解几何难题令吉林大学数学系毕业生佩服。来美国后,遇一中学生为解不出几何题而苦恼,我想帮助她,她却对我说这题几个伊里偌大学博士都未能解出,你能行?她哪知道我们育才精神?解题后天色已晚,我把答案贴在她家门上。这使我感激育才王守璠老师给我们的数学训练。王守璠老师是段校长亲自从优秀大学生中选拔出耒的,生命却停止在花样年华,她的聪慧和纯真笑容在我的脑海永存。

化学张冠涛老师形容颜色爱用象绿油油,黑澈澈等词,他那风趣的语言和教学方法将我领进化学之门。在大学时因我们已学完高中化学,能为同学作辅导,毕业后一直从事与化学有关的工作,受益终生。

我们学的是俄语,很吃亏,耒美后打工之余学英文。丈夫鼓励我攻读硕士,第一门上统计课我根本听不懂,由于育才刻苦精神与自学方法,我不能相信我在50人的硕博课最后能得第三名。从此没有自信的我信心倍增,出了育才才更深切体会到育才教育方法和老师的伟大。

桂涛声老学究之乎者也地吟念古诗,好象课堂情景就在眼前,现在才了解了他对音乐和中国的伟大贡献。当我听到奉献一生的他,文革中却被与他所创作的传世歌曲(在太行山上)的大会拒之门外,仿佛看到他瘦小孤寂的身影在黑夜中彷徨,又仿佛听到他内心无声的呐喊:为什么?世道不公,令人落泪。

不知为何我对从未交谈的陆星南老师印象那样深。文革中他被红卫兵用皮带头打得满头是坑冒血,但他不认罪,使我对他顿生同情之心,也第一次看到人性残忍一面。就这样被打成右派,一生受尽曲辱的人,在生命最后一刻还捐赠遗体,令人感叹! 

我对育才精神的感受,对老师的感恩,和同窗情义三天三夜说不完。至此,我想对所有为教育奉献终身的育才老师们致以我最真诚的敬意。我们永远记得你们,每一刻,每一位。并告慰在天之灵,你们的精神将世代传承! 

当年敢考育才的大部分是班干部和好学生,考初中有两千人,取200人,是十比一,多好同学因荒唐理由未能在育才高中继续学习,真叫人心痛。所有经历都丰富人生,好在我们都健康地活着,与那些英年早逝的相比,我们很幸福。宋美龄阅历丰富,看穿人生,身后未留只字,我们都向前看吧!祝同学们幸福安康!感谢微博群让我能有机会与同学交流,一吐心中多年感受为快,希望退休后有更多时间记录下共和国同龄人与时代的足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