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幼有名师,人生之幸。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在上海育才中学读初中。那时桂涛声老师恰在育才担任高中语文教员,按说跟我不会有什么交集;那时育才的校长是著名教育家段力佩先生,对提高学生素质抓得很紧,在全校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按兴趣不同组织了各种特长班,其中就有古文班,每班选取一名学生进入古文班学习。我从小爱好文史,就被选中了。恰好学校让桂涛声老师做古文班主讲教师,于是我也有幸成为桂师的亲炙弟子。
古文班每星期开一堂课,由桂师亲自讲授。记得上第一堂课时,教室里走进一个身量不高的老人,年龄大约在六十左右,长得清瘦矍铄,双目炯炯有神,可以想见他年轻时一定是个精明强干的人。每次授课他都会带来一叠油印的教材,然后分发给在坐的同学们。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也在红尘中搬迁了多次,但我至今还保存着那几十张发黄变脆的教材。因为上面有桂师亲自用钢板刻写的字迹,还有我自己在听课时附写在教材上的注释,它留下了我少年时的一段美好回忆。每张油印教材上刻写的字迹都很恭正,因授的是古文,所以用的是繁体,一手秀媚的赵体。
桂师授课先是用抑扬顿挫的语调通读全文,然后是逐字逐句地讲解内容,因为我们接触古文尚少,所以他每次都讲得很细。同时还介绍作者概况,作文背景,让我们不仅能读懂文章,而且还能了解作者的精神风貌和文章的内在涵意。授课结束前,他一定会给我们提出全篇背诵的要求,指出这是学习古文的不二法门。
我还记得他第一堂课讲的是韩愈的《杂说四》:“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通过他的讲解,我们不仅在文辞上理解了这一古文名篇,而且对千百年来那些怀才不遇者寄予了深深的同情。桂师选讲的内容十分广泛,诸子百家,古代寓言,无不涉猎。
他讲授的古代散文就有白居易的《荔枝图序》、周敦颐的《爱莲说》、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王禹偁的《黄岗竹楼记》……,这些优美的古代散文深深打动了我们稚嫩的少年之心,使我们一个个都早早爱上了国学。就这样我们在桂师辅导下比一般同学多学了好几十篇古文,打下了较好的文史功底。就我自己来说,对我一生影响深远,而今年近七旬,依然笃爱文史,我知道这一切皆拜桂师之赐。
有些消息灵通的同学会在私下里偶而议论他,说他是著名抗战歌曲《在太行山上》的词作者,还说他很早就参加了革命;但使人纳闷的是解放后他怎么还是以教书为生呢?各种流言就起来了,有的甚至说他是当年的逃兵。总之,在他身上有太多的谜。
我们还太小,对此是解不开,理还乱。一直到近年来通过一些网上资料才知道了真相,原来桂师是1928年的中共早期党员,抗战期间,他在国民党军队中做秘密工作,不幸与党失去了联系,以致影响到他解放后的境遇,但他还一直是上海音协的副主席。
桂师早已仙逝,但作为他曾经循循善诱谆谆教导过的学生,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间。“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值此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桂师的《在太行山上》又唱遍了神州,桂师的在天之灵应该得到安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