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青: 上海育才中学66届高中

 

 

 

陈正青的文集


 

------------------------------------------------------------------------------

 

三角场,垃圾码头怀旧

住在上海长沙路街道一带的稍微上点岁数的人,没有不知道三角场和垃圾码头的,那是在黄河路和新闸路交界处隔马路相望的两块空地,在新闸路南面的是三角场,穿过马路在新闸路北面苏州河畔的是垃圾码头。附近有酱园弄、和乐里、鸿福里、鸿瑞里、鸿祥里、承兴里等许多中下等弄堂,居住着许多工人、店员、职员等中下层老百姓。我曾经在和乐里居住了三十多年。现在这里已经是地铁1号线新闸路站的所在地,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三角场和垃圾码头荡然无存。

黄河路和新闸路相交不是直角,是锐角,三角场就是相交的锐角处的一块三角形空地,每边约十几、二十几公尺的不等,三面都是马路,每个角上有一棵高大的树。三角场打扫得很干净,还有一个公共厕所,附近的里弄房子大都没有卫生设备,如果家里来了客人,就都只能到这里来方便了,所以无论男女厕所进进出出的人都是很多的。三角场对过是垃圾码头,大清早上海各处的垃圾车把垃圾倒进停在苏州河里的垃圾船里,白天也是打扫得干干净净。所以大家不要以为这里又是厕所,又是垃圾,一定狼藉不堪。三角场和垃圾码头是上海闹市区少见的空地,站在这里,抬头就能看见国际饭店那雄伟的高楼。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这里是附近居民的乐土,形形式式的吃喝玩乐,无所不有。

先讲“吃喝”

这里每天早上和下午的点心摊多得数不过来,大都价廉物美。大饼油条,糍饭豆浆,当然不用讲了。生煎馒头,一角钱十个。菜包子,两分一个。两个菜包子摊头互相比着谁的包子大,谁的菜馅里香菇多。苏北老太的排骨年糕一分一条,排骨一角五分一块,老太在沸腾的锅里捞起浓油赤酱的排骨和年糕后,用剪刀剪几刀,再把五香粉和辣酱油一浇,味道好得现在的“鲜得来”根本不能比,可能是小锅操作的缘故,也可能是老太的手艺特别好,而绝不是小时候样样都好吃的原因。大树下的牛肉面摊,总是坐满了吃客,人们老远路就能闻得到咖哩牛肉的香味。驼背男人的豆腐包子生意也很好,焦黄的面卷里露出绿的葱花和白的豆腐,上面撒满了红的辣火,色香味俱佳,只卖两分钱一个,胃口好的吃五个才一角钱。这种豆腐包子后来再也没有看见过,估计失传了。还有走街穿巷的小贩吆喝叫卖,什么小馄饨、擂沙圆子、臭豆腐干、烘山芋、炒白果、焐酥豆、老虎脚爪、盐金花菜、彩色钉螺、珍珠米、芝麻糊、桂花赤豆汤、火腿棕子、牛肚丝、牛肉干、五香茶叶蛋、豆腐干、葱油饼等等。可惜那时候家家都很穷,这些美味,只能很偶尔才吃一次,所以越发觉得好吃了。

记得有一次糖果厂开来一辆卡车,装来一部做糖果的机器。几个穿白大褂戴白帽子的工人,戴着大口罩,倒出白糖,调入牛奶、咖啡、香精,那个香甜的味道,人们隔开几条马路就闻到了。一会儿机器转动,一颗颗糖果从机器里不断地滚出来,工人马上用漂亮的糖果纸包好。看的人个个馋涎欲滴,人人争先恐后地购买。我那时才七八岁,当然也馋,也想买,可是想想我读书的学费家里也是好容易才凑齐的,这个买糖的钱我怎么好意思再向妈妈要,就讪讪地走开了。

最吸引我们女孩子的是卖蜜饯的小贩,一分钱一只的橄榄,一分钱两只的桃爿,酸酸的,甜甜的,真想天天吃。一次邻居送给我吃了两分钱一只的拷扁橄榄,我简直觉得没有比这更好吃的东西了,一直想自己买来吃,但总也没有买。一直到我长大了,工作了,一次偶然在食品店里看到了这样的拷扁橄榄,就买了一斤,谁知再怎么细细地品味,也吃不出小时候的好味道了。

再讲“玩乐”

因为这里是空地,上面电线也很少,所以春天放风筝,几十只风筝扶摇直上,有美人风筝,蜈蚣风筝,五颜六色,各式各样,山下翻飞,煞是好看。当然最多的是小孩自己做的最简单的白纸方风筝,两根飘带随风飞扬,放风筝的小孩洋洋自得。夏天乘风凉,成百上千个人椅子连椅子,竹榻接竹榻,人人手摇蒲扇,个个自得其乐,享受着室外的自然“空调”。这样壮观的场面,是后来住在高楼里享受空调的小孩子所想象不到的。乘凉的人看书的看书,读报的读报,更多的是聊家常,从家长里短,老婆孩子,讲到天文地理,国家大事,一直到夜深了,人们才渐渐回屋睡觉,而大伏天还有不少人在露天睡过夜的。秋天下午放学后,这里又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场,跳绳踢毽,拍手踢球,最爱玩的是“官兵捉强盗”。谁知乐极生悲,有一次几个小孩躲到垃圾码头边倒垃圾的大翻斗里,谁知铁链条没有锁好,翻斗翻下去了,小孩就像垃圾一样倒到苏州河里去了。从此家长不许孩子到垃圾码头去玩,当然小孩还是偷偷地去。冬天这里又是孵太阳的好地方。太阳一览无余地晒在身上,小孩子奔来跑去地玩“官兵捉强盗”的游戏,再冷的天也一个个冒出汗来,直嚷嚷着要脱棉袄。最值得怀念的是国庆节的夜晚,看焰火没有比这里更好的地方了。大家在垃圾码头一排排坐好,只见一蓬蓬的礼花从国际饭店的左右探出头来,在人们的正前方绽开,整个南面的夜空成了万紫千红的“百花园”。

垃圾码头还是一座大戏台,三天两头有民间艺人到这里来演出。锣鼓一敲,人们就围成了一个大圆圈,几个民间艺人穿着戏服唱起了越剧和沪剧,再插科打诨加点滑稽,唱点“小热昏”。还有变戏法的,吹起了洋号,敲起了洋鼓,空手变鸟,嘴里喷火,让人看得目瞪口呆,甚至惊心动魄。还有耍猴的,山东汉子手里打着铜锣,嘴里唱着小曲,猴子戴着官帽,穿着红袍,满场翻滚,演绎着小曲的内容。一曲唱罢,猴子把锣翻过来托着,挨个向大人要钱,那哀怨的目光,使人不能忍心不给。一旦有人给了钱,它马上一鞠躬,引得大家哈哈大笑。一般都是给一分两分,如果谁给了一角钱,山东汉子一声吆喝,猴子马上翻一个跟斗,满场一片叫好声。还有挑担演木偶的,一会儿用布幔围起了高高的小戏台,几个木偶栩栩如生地表演各种古装小戏,操纵木偶的人用苏北话一会唱一会说。我们虽然都听不懂,看不懂,但是也看得津津有味。还有推着一辆小车拉洋片看“西洋镜”的,摊主一阵阵山东口音的唱声“往里那个看哪,往里那个瞧啊”,吸引得我直往黑乎乎的小洞里看,当然不付钱什么也看不到。

逢年过节时,这里更是热闹。小贩们知道人们过年了,大家口袋里都有些钱,就想尽方法来“骗钱”。这里是打汽枪的,墙上挂了好多小汽球,谁付钱打中了就有各种奖品。那里是套圈的,地上摆满了各种泥娃娃和石膏像,越是精美的大的,越是放在后面,谁付钱套中了就归谁。还有用力拉一个很大的像打汽茼一样的东西,力气越大,拉得越高,灯亮得越多,奖品也越多。还有卖糖制玩具的,一捏一个五彩鸟,一捏一个孙悟空,还真是挺像的。最便宜的是一个糖叫子,才两分钱,嘘嘘地吹腻了就把它吃掉。还有卖糖葫芦的,卖纸风车的,卖各种小玩具的,真叫人眼花缭乱。

还要补充一些内容

这里还有各种摊档,裁缝摊,烫衣服摊,擦皮鞋摊,理发摊,修车摊,应有尽有,收费便宜,极大地方便周围下层老百姓的生活。

三角场旁边温州路不到,还有一个棋室,是赫赫有名的乒乓大师张燮林的父亲开的。张燮林的妹妹和我的妹妹是小学同学。张燮林成名以后,棋室就不开了,张家也搬场了。还有乒乓大师孙梅英和徐寅生也住在附近。

这里还是苦力们歇脚的地方。拉老虎塌车的人,踏黄鱼车的人,蹬三轮车的人,拉黄包车的人,累了都可以把车停在这里上上厕所,休息一下,抽一口烟。这时候缝穷的女人来兜生意了,趁他们休息的时候,给他们缝缝补补。如果是冬天,让他们把破棉袄脱下来补,人在太阳下晒着也不会很冷。缝穷的大都是梳着发髻穿着大襟衣服的苏北女人。

从三年自然灾害开始,这里就越来越不热闹了。我想大概有几个原因。一是市场早就管理得很严格,哪里能让小商小贩乱摆摊了?二是粮食紧张,供应短缺,吃点心要就餐券了,哪里能有这么多的点心摊?三是户口管理越来越严,外地人口不准随便到上海来。四是抓阶级斗争,哪里能随便唱瞎七搭八的戏?

改革开放后几十年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天翻地覆,这里又热闹起来了,但不是以前的穷热闹,而是要造地铁1号线了,我家和千千万万的邻居一起搬到浦东,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大大提高了。几年后地铁造好了,我陪着年迈的父母亲来到新闸路老家周边游玩,这里早已旧貌换新颜了,到处是新楼。他们站在三角场和垃圾码头的遗址前感慨万千地说:“哪里还有以前的影子啊?就是国际饭店也是好不容易才在高楼群中找到的小矮子了。”

-------------------------------------------------------------------------------

 

 

“桃花源”的今昔

 

我的女儿在德国工作,住在斯图加特市近郊的莱昂贝格市,今年上半年我探亲去,在那里住了三个月。这是一个小山城,人口不多,大概不到十万人。我从小住在上海,看惯了马路上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到处来来去去的人群,所以来到这个静谧安详的地方,看到许多别样美丽的景致,"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说它是个“'桃花源”,一点也不为过。

小城的北面和东面是高低起伏的山峦,山上种满了各种树木,远远望去,树木的绿荫中,掩映着一排排白墙红瓦的小别墅。据说,住在山上的大都是有钱人,因为风景优美,空气新鲜,远离尘嚣,生活舒适,而且盘山公路四通八达,小汽车直接可以开到门口,交通极为方便。其实,我看住在山下也不错,大多数马路起起伏伏,高高低低,曲曲弯弯,别有一番情趣。马路两边到处是开满鲜花的绿草地,到处是布局优雅的小花园,花园后面是房屋。这里除了市中心有两幢高层楼房,其他都是一幢幢风格各异的小洋房,房子的密集度也不比山上挤。马路上汽车不很多,步行的人更少,我出去散步,除了市中心的繁华大街上有三三两两的路人,其他地方很少碰到人。我一路走,一路看,一步一景,步步是景,真是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有一次,我到女儿家后面的小山上去散步,看到山顶上有一个五公尺方圆的土墩,旁边立着一个很大的十字架,还斜靠一块很大的石碑,碑上刻有很长的碑文。我除了阿拉伯字什么也不识,只见碑文中两个地方有“373”的字。石碑旁边放着几束鲜花,还有几盏防风雨的蜡烛发出幽幽的火光。我估计这是一个很大的墓。庄严肃穆的景象,让我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慢慢地朝四面望去,看到右边再过去一点的路边,有一扇铁门可以通往山地下面,但是门锁着。

后来回家问了女儿,她告诉我,二战时山顶上是一个集中营,是德国不知多少个集中营中很小的、没有名气的一个。右边过去路边的门下面是个防空洞,当年盟军地毯式轰炸快要战败的德国,这座小城几乎化为废墟,集中营里的人和附近的市民经常到防空洞来躲避,避之不及就被炸死了。这座山上的集中营里死了不少人,加上到这个防空洞来躲避空袭被炸死的人,一共有373个,都埋在这里,墓碑就是为他们树的。整个莱昂贝格市死的人,更是成千上万了,小城其他地方还有不少这样的墓。多少年过去了,总还有不少人自发来这里扫墓,所以鲜花和蜡烛是经久不衰的。我想,来扫墓的德国人,心情该有多么复杂,哀悼、忏悔、羞愧、难过等等,五味杂陈,难以言表吧,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大家都不希望再发生这样的惨剧。二战以后,人们在防空洞里布置成一个展览会,控诉德国纳粹在集中营犯下的的罪行,每年夏天的双休日开放,让人参观。真是很难联想,这么一个“桃花源”般的小城,却还有这样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一片片姹紫嫣红的花草树木中间,竟有那么多受尽苦难而死的冤魂。

小山下有一个养老院,我经常看到一些仿佛桃花源里“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老人,坐在轮椅上,护理员推着他们在花丛中散步,一边在和他们轻轻地谈笑。虽然我一句也听不懂,但是我从护理员的动作、语气和眼神里,读懂了他们对老人的爱心。这些看起来八十来岁的老人,都是经过那些腥风血雨的日子的,他们能够活到现在颐养天年,应该说他们是幸运的。德国“桃花源”的今昔,令人感慨万千。

---------------------------------------------------------------------------------

 

 

我的二个外孙女

 

我女儿在德国工作,已经结婚成家,生了两个女儿,一个4岁,一个2岁。去年我到女儿家去帮她照顾小孩,累是累了点,但是我累并快乐着,得到了从来没有过的享受。

两个外孙女在托儿所里说德语,回家说中文,真是难为她们了。如果她们到托儿所去了,不在家,家里就安静得一点点声音也没有。如果她们在家,两个人一前一后,一搭一档,玩耍嬉戏,形影不离,家里三层楼面上上下下都充满了笑声、歌声。我经常在旁边看她们在一起玩耍,就好像看小品一样,常常叫我忍俊不禁,笑出声来。有时我也参加她们的游戏,比如捉迷藏、坐火车、办家家等等,快乐无比。我还常常陪她们到儿童乐园去玩,一路上,我们念童谣,唱儿歌,欢声笑语。一只蜗牛,一条蚯蚓,一草一木都是我们的话题。到了公园,她们就玩得更高兴了。

两个外孙女既调皮又乖巧,可爱极了,但是没想到她们还会教育我。一天早上我送她们到托儿所去,一路上歌声朗朗,笑语连连。走进托儿所就是更衣室,她们两不说话了,我却若无其事还在说笑。大的外孙女马上把食指竖在唇中边,轻轻地“嘘”了一声,说:“外婆,进了托儿所就不能大声说话了。”我一下子愣住了,连连点头,不再说话了。我退休前是个教师,大嗓门说话已经成了习惯,真没想到这么小的孩子懂的道理比我多。

没想到的事情又发生了。一天我突然呛了一口气,咳嗽了几声,大的外孙女轻轻地说:“外婆,你咳嗽应该这样。”她把头歪到一边,捂着嘴低着头,很克制地轻轻咳了几下,声音分贝不知比我小了多少,小的外孙女也装模作样地轻轻咳嗽给我看。我又惭愧又开心。小家伙是我的文明小老师啊!

叫我惭愧的事情还有呢。那天外孙女与我一起做“办家家”的游戏,她们把积木当作饭和菜,装在一只只塑料小盆子里,还在塑料小碗里放点水,说是汤,叫我“吃饭”。我非常有表情地说:“呀!那么好的饭菜,是你们做的吗?”她们说是的,高兴极了。我就端起塑料小盆小碗,很夸张地吧唧着嘴装作吃饭,又很夸张地发出“丝丝”的声音装作喝汤,连连说:“好吃好吃!”谁知两个外孙女互相望了一望,一起说:“外婆,你吃饭喝汤都不能发出声音的,你看,我们是这样吃的。”她们争着给我做示范动作。

嗨!我彻底佩服她们了!

----------------------------------------------------------------------------------

 

 

参加生日派对

 

 

我的女儿在德国斯图加特奔驰汽车公司工作。她已经成家了,生了两个宝宝,一个4岁,一个2岁。今年4月我去女儿家探亲,帮她带领小孩。探亲期间,我参加了一次德国人的生日派对,遇到了不少新鲜有趣的事,感受了许多与中国不一样的风俗人情。

过生日的是我女儿的一位德国女同事,她30岁了。听女儿说,德国人很重视过生日,就是每年小生日也会邀请几个好朋友到家里来做客,这次是大生日,更要大大操办一下,请的人就更多了,所以生日派对在一家教会的会所里举行。这位“寿星”还热情地邀请我也参加。我虽然非常高兴,但是倒有点思想顾虑了。因为我这次来德国,只是想来帮女儿做家务的,所以没带出客服。我想,德国人很注意礼仪的,我应该穿正宗的套装。我到服装店里去看了几次,不是式样不对,就是尺码不对,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女儿说,你就穿体恤衫去,没关系的。

那天是星期日,下午3点多,我和女儿领了两个宝宝一起去做客了,女婿另有活动。她们3人都穿着休闲的裙装,都很漂亮。女儿开了一辆小车,在导航仪上输入了会所的地址,出发了。我看到女儿只准备了一小箱碧螺春茶叶做礼品,不免又有点嘀咕,是不是礼太轻了一点。女儿又说,没关系的。

车开了半个多小时,很快就要到了。忽然听到一幢房子里传出悠扬的琴声,我女儿说,门口的牌子上写着是一个会所,大概就是这里吧。我们走进去,看到十几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拉手风琴,还有几把低音贝司大提琴伴奏。他们演奏的都是名曲,水平很高,动听极了,真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他们看到我们几个不速之客,热情地邀请我们坐下来听。我女儿问了他们,才知道走错了。要不是还要去做客,我还真是想不走了。

不多会儿,我们找到会所了,女“寿星”站在门口迎接我们,一个个拥抱,亲吻脸颊。女“寿星”名叫丽莎,长得很健康,很美丽,但是穿着打扮很朴素,也没有描眉画眼。女儿告诉我,丽莎一大早就和丈夫、姐姐等几个人在这里准备宴会了,菜点都是他们自己做的。我暗暗数了数,一共有60多个来宾,很多人都是带着孩子来的。除了我们和一对斯里兰卡夫妻是亚洲人,其他亲朋好友都是德国人。果然大家都穿着休闲服,没有人穿得一本正经的,我穿体恤总算也没给我女儿丢脸。我还看到其他客人的礼品,大多是一束或一盆鲜花,没有人送红包礼金的,看来我的嘀咕也是多余的。

会所是一座带花园的大房子,房子里有客厅、会场、舞厅、书房、餐厅和厨房等等。宾客们都在花园里游玩,客厅里聊天,书房里看书。花园和客厅里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儿童玩具,孩子们不停地嬉戏玩耍,追逐打闹。大家欢声朗朗,笑语连连,真是好不热闹。

晚上6点多,宴会开始了,大家进入餐厅,分别坐在3个很长的餐桌旁。餐桌上铺着雪白的桌布,摆满了一套套精致考究的碟子,一付付银光锃亮的刀叉,一只只造型优美的酒杯。桌布中间还铺了一条考究的绣花长腰带,腰带上雕花的银烛台上烛光摇曳,古朴的瓷花瓶里鲜花怒放。丽莎举杯祝酒,感谢她的爸爸妈妈、公公婆婆和丈夫,还感谢所有的来宾。她的丈夫很亲热地拥吻了她,大家热烈鼓掌,还有人吹起了煽情的口哨,欢呼笑语声震屋宇,气氛热到沸点。外国人真热情啊!

宴席是自助餐,一个大圆桌上有十几个菜,都装在很大的长方形的铁盘子里,每个盘子都有几把公用的勺子。除了几种色拉是冷菜,其他都在铁盘子下面点着几支短短的蜡烛保温。宾客们端了盘子自己去拿,然后坐到长餐桌边上慢慢享用。我各式各样都尝了一些,有烤牛肉、炸猪排、焖大虾、油炸鱼、熏鸡肉和各种五颜六色的蔬菜。味道有茄汁的,咖喱的、白灼的、糖醋的、麻辣的、芥末的,还有说不上是什么味的。还有两种是淡的,自己蘸各种酱料,据说德国的蘸酱有几十种,我无论如何想不出怎么会有那么多。宴会的菜有的很好吃,有的我不觉得怎么样。花花绿绿的酒有很多种,我不识德文,除了酒瓶外画有葡萄我知道是葡萄酒外,还认得出啤酒,其他不知道是什么酒。值得赞美的是餐后甜点,是他们自己烘烤的6种蛋糕和西饼,好吃极了。我血糖有点偏高,不敢多吃,但是一只提拉米苏还是狠狠地吃了一大块,太过瘾了。还有各式水果、咖啡和花茶。我喝了玫瑰花茶,颜色浓得好像红乳腐露一样,很香。客人们吃饭时很安静,就是小孩也一般不说话,即使要说也只是很轻很轻说一两句,餐厅里只听到刀勺碰到碟子轻轻的声音。吃好了,我也没看见哪个人盘子里还有没吃完的很多菜,基本上都是“光盘”,只有极个别的几个小小孩有点剩下的。

宴会后本来还要举行舞会,但是满地爬的都是小孩,就只能作罢了。只有三三两两的舞迷,很不甘心地互相勾肩搭背,扭动腰肢,不停地跳来跳去,引来大家一片鼓掌喝彩。

生日派对一直到十点钟结束了,大家互道再见分手了。没想到在回家路上又有一段意外小插曲,有惊无险。两个宝宝在小车上吵得要命,小的甚至大哭起来,我们哄也哄不住,可能是早已过了平时睡觉的时间,她们犯困难受的缘故。我女儿加快速度开车,只想早点到家。谁知一下子剐蹭了停在路边的小车,一个紧急刹车,吓得我叫起来,女儿还是说没关系,叫我不要害怕。她下车,敲开了路边的居民家门,经人指点,找到了车主,两人一起查看情况,还好,只剐破了车门的漆皮。我女儿出示了自己的驾照,填写了给保险公司的情况表交给车主,两人就握手告别了。

这次参加生日派对非常愉快,包括去的路上和回来的路上发生的小小意外,都让人感到回味无穷。

---------------------------------------------------------------------------------